环境影响评价(英语: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环评(EIA),是一项控制环境影响的制度,旨在减少项目开发导致的污染,维护人类健康与生态平衡。环境影响评价就是对所有新建设的工程,对可能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和需要采取的措施,预先进行一下评估,征求工程所在地居民和地方政府的意见,对原计划进行修改,直到取得一致意见再开始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导向性的评价,各个国家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格式和规范有不同的要求。环境影响评价可能会地影响工程设计、投资和开工日期。但可以将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预先降小,降低以后的污染治理费用。
一、环境释义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分。自然环境是社会环境的基础,社会环境又是自然环境的发展。
二、基本特性
整体性与区域性
1.整体性是各环境要素或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因有其相互确定的数量与空间位置并以特定的相互作用而构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系统。对待环境问题不能用孤立的观点环境影响评价时不能以单因素的影响作为评价的依据。
2. 区域性是环境因地理位置的不同或空间范围的差异会有不同的特性。研究环境问题必须注意其区域差异造成的差别和特殊
变动性与稳定性
1. 变动性是在自然的、人为的、或两者共同的作用下。环境内部结构和外在状态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2. 稳定性是环境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的特性。环境组成越复杂,承受干扰的限度越大,稳定性越强。
人类的社会行为会影响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有限度的?必须在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内。
资源性与价值性
资源性是环境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必需的物质和能量。物质性方面空气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淡水资源、海洋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 非物质性方面美好景观、广阔的空间等。
价值性是环境具有资源性,也就具有价值性。环境对于人类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以环境为依托环境的破坏必然导致发展受阻,而良好的环境条件是社会经济良好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重要性
(1)为开发建设活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为经济建设的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3)为确定某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向和规模、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及相应的环保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4)为制定环境保护对策和进行科学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5)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
目的:环境影响评价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
作用;环境影响评价明确开发建设者的环境责任及规定应采取的行动,可为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提出环保要求和建议,可为环境管理者提供对建设项目实施有效管理的科学依据。
定义: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技术 ,是强化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对确定经济发展方向和保护环境等一系列重大决策上都有重要作用:
1、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
2、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
3、为区域开发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
4、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
四、层次和分类
层次,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分为三个层次:
①现状环境影响评价。在项目已经建设、稳定运行一段时间后,产生的各类污染物达标排放,与周围环境已经形成稳定系统,根据各类污染物监测结果来评价该建设项目建设后对该地域环境是否产生影响,是否在环境可接受范围内。
②环境预测与评价。根据地区发展规划对拟建立的项目进行环境影响分析,预测该项目建设后产生的各类污染物对外环境产生的影响,并作出评价。
③跟踪评价。主要是针对大型建设项目和环评规划,在建设过程中或者建设后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跟踪评价,当项目出现了与预定的结果较大的差异时必须改进的一种评价制度,跟踪评价是现阶段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分类:
1.按照评价时间分类。环境质量回顾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2.根据评价内容分类。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环境政策评价、战略环境评价;
3.按环境要素分类。大气环境评价、水环境评价、声学环境评价、土壤环境评价、生物环境评价、生态环境评价、经济学环境评价、美学环境评价。